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犯罪嫌疑人在外地被捕的,一般在犯罪地人民法院审判。我国刑事案件管辖以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为主,被告人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为辅,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绝大部分的刑事案件,从人被抓直到判刑,都要经历三个阶段,也就是说,一个刑事诉讼的完整程序包含: 1、侦查阶段(公安阶段) 2、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阶段) 3、审判阶段(法院阶段)。(一)侦查阶段(公安阶段)从人被抓一直到案人件移送检察院,这一阶段称“侦查阶段”,一般情况下是三个月左右。主要包括拘留以后一个多月,和执行逮捕以后两个月左右。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在于通过公安部门的侦查,搞清楚案件的来龙去脉、基本事实。(二)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阶段)案件由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起诉部门后,即进入了审查起诉阶段。审查起诉阶段的工作重心在于:审核案卷材料是否充分,确实,证据是否确凿?与否应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也就是说,这个阶段在时间上一般是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检察院对案件审查完毕,会出现三种情况:1、如果确定案件材料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那么检察机关就可以把案件移送法院,由法院判刑。2、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行为不构成犯罪,则由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3、如果认为案件证据尚不够充分,确凿,那么可以将案件退回到公安部门重新进行侦查。(三)审判阶段:(法院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在于确定被告是否有罪?是什么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刑罚?在这一阶段,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除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在时间上,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对于,重大、流窜等犯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注:根据法律规定,被指控犯罪的人在公安、检察院两个阶段统称“犯罪嫌疑人”,而在法院审判阶段统称为“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以下这些区别: 1、犯罪嫌疑人存在于公诉案件的侦查阶段以及审查起诉阶段,而被告人存在于公诉案件和自述案件,并且都在审判阶段; 2、有些案件在侦查以及审查之后,对犯罪嫌疑人将不追究刑事责任,并且不会转变成被告人; 3、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主要有参加法庭调查,以及进行证据质证的权利。而犯罪嫌疑人可委托辩护人,并且可以拒绝回答提出与案件无关的问题。 【相关延伸】 问: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依法享有什么诉讼权利? 答: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依法享有以下这些诉讼权利: (1)自行辩护的权利; (2)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权利; (3)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获得免费法律援助的权利; (4)对司法人员侵犯自己权利的行为提出申诉、控告的权利; (5)对审理自己案件的司法人员要求回避的权利; (6)对判决提出上诉、申诉的权利; (7)不受非法拘留、逮捕和超期羁押的权利。
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未作出判决之前,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有新的犯罪事实的情况下: 1、检察院自行提出延期审理,对新案进行补充侦查,侦查完毕后,将新案旧案一并起诉; 2、如果检察院未对新案提起诉讼,则法院有权将该案退回检察院,要求其补充侦查。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08人已浏览
226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