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拘留所内执行的拘留期限最长为37天。其中,行政拘留的最长时限为15日。若同时适用多种行政违法行为,则合并后的最长期限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在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若确有依法应当...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是性质不同。拘留是刑罚方法;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依法临时剥夺现行犯或者重大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防止其逃避侦查、审判或者继续犯罪活动。民事拘留是民事诉讼过程中的强制措施,具有司法性质。行政拘留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的行政处罚方法之一。2、适用对象不同。拘留适用于犯罪较轻的犯罪分子;刑事拘留适用于现行犯罪或者刑事诉讼法中的重大嫌疑人。民事拘留适用于民事诉讼法中妨碍民事诉讼行为之一的诉讼参与者或者其他人。行政拘留的对象是不构成犯罪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三是适用机关不同。拘役由人民法院判决;人民法院院长批准民事拘留;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由公安机关实施。 四是法律依据不同。拘留是根据刑法的规定;刑事拘留的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拘留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拘留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由于行政拘留的期限以日为单位,执行行政拘留的时间也应当以日为单位计算,入所当日不计算在内,执行到第二日即为1日,出所当日应当计算在内。所以你所例举的案例王某被执行5日拘留应在2月6日24点期满。
异地羁押期限应计入刑事拘留期限。拘留是公安机关对于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以保证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强制措施。暂时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是刑事拘留区别于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重要属性之一。“异地羁押”并不是法定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五种: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和逮捕,“异地羁押”从来就不是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法定依据,也不是独立的强制措施,只是执行刑事拘留的一种手段。因此,异地羁押必须建立在拘留的基础上,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刑事司法原则。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57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205人已浏览
39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