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涉嫌犯罪,已经超过追诉时限,免予刑事追究,不承担法律责任。《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
免于刑事处罚,是法院已经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是根据《刑法》规定,不对其进行刑事处罚的一种方式。已经构成犯罪,就会有案底。 免予刑事处罚,只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免于刑事处罚是指本来依法应该作出刑事处罚,但由于某些原因法院判决免于处罚,这并不能说明你无罪,应该会写入档案的,对于工作可能会有影响。
现在的阶段属于公安立案侦查阶段,根据法律规定,自公安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委托律师介入,提供法律帮助,会见嫌疑人,代为申诉和控告,代为申请取保候审(即可不用关押)。最终的宣告刑还要结合全案的从轻、减轻情节来认定。在本案中,如你有积极赔偿、认罪悔罪等从宽情节,可从轻处罚。
从《刑法》第三十七条我们可以知道,免予刑事处罚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犯罪情节轻微,二是不需要判处刑罚。只有当两个条件同时符合时,才能适用免予刑事处罚。应该指出的是,在刑法总则和分则中,我们还多次看到“免除处罚”这个概念,免除处罚与免予刑事处罚二者的法律实质后果都是定罪而不处罚,但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刑罚适用制度。免予刑事处罚并不排除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实际上从《刑法》三十七条后面的规定我们就能理解:“……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无罪判决的适用条件,《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为:“……(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即当法律规定为无罪的和证据不足的应当作无罪判决。这与免予刑事处罚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条件有明显的区别。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74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639人已浏览
28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