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审判决没有生效。 共同犯罪案件,只要有一个被告人上诉,本案所有被告人都将进入二审。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二款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
这个是可以的,以下就是范文 张××(女),河北卢县人,在天津打工,经他人介绍与李××(男)相识后恋爱,于2000年5月非法同居。同年7月中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必须在收到人民法院的判决书10日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诉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裁定,提出上诉的期限为5日。原审法院做出判决、裁定后,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请求。 有权提出上诉的人,包括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指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 上诉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2日起计算。在上诉期限内,提出的上诉具有法律效力。意味着案件要进行第二审程序。如果超出这个期限,提出的上诉和抗诉就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一审判决、裁定即告生效。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提起上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5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这种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即予裁定驳回申请。
从被执行人收到的二审判决书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两年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如果在此二年内出现执行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情况,则施用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规定计算执行期间。同时,两年的执行期间的起算日系生效的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则应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算。二审判决是生效的终审判决,自被执行人收到二审判决后,如果二审判决规定了履行期间,则从二审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两年执行时效。如果二审判决是维持原判等判决,则按一审法院确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两年执行时效。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 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不管本案有多少人,只要一人上诉,本案判决或裁定就不能生效。一、上诉本身要涉及整个案件:不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只要其中一人不服判决或裁定,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就要对整体案件进行审查,要牵涉到本案的所有的当事人、被告人。因为与本案有关的当事人、被告人是案件构成的主体要件,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二、《刑诉法》规定审查全案: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二款: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三、《民诉法》规定的生效判决裁定:第一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2人已浏览
763人已浏览
246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