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敲诈近亲属财产,得到理解的,一般不认为是犯罪的认定为犯罪的,应当适当宽敞处理。受害者对敲诈的发生有错误的情况下,根据受害者的错误程度和事件的...
一般来说,威胁、要挟内容的实现不具有当场、当时性,但行为人取得财物可以是当场、当时,也可以是在限定的时间、地点。 但是,如果行为人为了迫使被...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或者威胁被害人强行索要公私财产的行为。首先要求财产不是为了非法占有。第二,要钱不使用威胁或威胁。所谓威胁方法,通常是指抓住被害人的一些把柄或者制造一些借口,迫使其交付财产,如揭露贪污、盗窃等违法犯罪事实或者腐败生活方式等。,是指通过恶害通知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将来某个时候会遭受恶害。三是敲诈勒索公私财产还必须是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才能构成犯罪。以1000元至3000元为起点,敲诈勒索公私财0元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不认为是犯罪;认定为犯罪的,应当酌情从宽处理。 被害人对敲诈勒索的发生存在过错的,根据被害人过错程度和案件其他情况,可以对行为人酌情从宽处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抢劫是以暴力、胁迫或者以其他方式致人不能反抗的当场取财;绑架是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向利害关系人发出绑架信息,利用利害关系人对被绑架人的人身安全担忧而取财或者达到其他目的;非法拘禁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式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敲诈勒索是利用敲诈信息,向被害人发出勒索信息,从而取财。区别:抢劫的取财对象和暴力对象是合一的,取财是当场的;绑架的取财对象和暴力对象是分别的,取财是不当场的;非法拘禁没有取财目的,只限制人身自由;敲诈勒索的取财对象和暴力对象是合一的,但取财是不当场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88人已浏览
348人已浏览
124人已浏览
20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