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合同欺诈的概念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
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区别:合同欺诈是指签订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弄虚作假,诱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的行为。二者的区别在于:主观目的不同。合同诈骗是以诈骗取钱财为目的,合同欺诈的行为人主观上虽有诈欺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其目的是为了进行经营,并借以创造履约能力
首先要对网贷欺诈进行明确的定义。网贷又称之为网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简称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款贷款。个体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在个体网络借贷平台上发生的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网络小额贷款应遵守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发挥网络贷款优势,努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网络借贷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不管是用p2p的模式还是利用小额贷款公司的模式,只要骗子主观上有非法占有民众的财产,客观上以编造虚假信息或者隐瞒事实等手段骗取了民众的财产就是网贷诈骗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 1、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诱骗对方当事人与其签订合同,从而骗取财物的行为。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也无履行意图,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行为。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行为。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其他方法是指除前述四种诈骗手法之外的其他利用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产的行为。 遇到合同诈骗可以采取补救措施的有: 1、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补充或者协商解除; 2、合同存在违法条款的,不予履行; 3、中止履行。履行过程中发现合同可能为欺诈性合同,应当暂时停止履行; 4、请求合同管理机关确认合同无效。合同管理机关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仲裁委员会; 5、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 6、收集有关合同欺诈的证据,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9人已浏览
373人已浏览
1,172人已浏览
2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