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房产证在老三名下:从法律上说,房子就是老三的、不再是老人的了,视为两位老人将自己的房产赠与了老三:拆迁补偿款和安置房应归全部归老三所有,...
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协商处理;实在协商不了的,可以去法院起诉维权。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方式有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公民提起的民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处理黑龙江赡养老人纠纷时,首先建议双方自行协商。若协商不成,您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 若向法院提起诉讼,一般需要经过以下程序: 1. 准备起诉书; 2. 准备相关证据及起诉书,前往法院立案并交纳诉讼费用; 3. 法院审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阶段:法庭宣读法律纪律、开场白、询问当事人是否回避、询问证据是否收到、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原告陈述、被告答辩、原告举证、被告质证、被告举证、原告质证、法官问话)、法庭辩论阶段、最后陈述阶段和退庭后核对笔录、宣判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尤为重要。法庭调查阶段关注的是质证环节。当事人在辩论阶段可陈述自己的观点,充分行使辩护权利。法庭辩论结束后,法官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可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如无法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将作出裁决。 4. 若败诉方未主动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胜诉方有权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1.丰富调解方法,做到耐心、细心、诚心。总体而言,赡养纠纷的调解工作和其他纠纷的调解大同小异,但因这类案件的自身固有特点,应当做到更有耐心、更加细心、更有诚心。要耐心听当事人倾诉,耐心做当事人的说服和教育工作;细心安排调解时间,尽可能通知双方都到场,细心照顾老年人的情绪变化,细心保证调解内容的完整;以诚心对待当事人,用诚心感化当事人。 2.找准矛盾焦点,有的放矢。对调解工作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赡养纠纷达成调解协议,但对赡养纠纷而言,往往又牵扯到其他家庭矛盾纠纷。因此,在调解过程中,既要将重点放在赡养纠纷的履行上,又要以其他矛盾纠纷的解决为切入点,有时也有必要解决当事人的其他家庭矛盾纠纷。这就要求我们找准矛盾焦点,有的放矢,既要注重调节效果,也要讲求工作效率。 3.强化为民思想,扩大法制宣传效果。许多赡养纠纷中的老人行动不便,为体现司法为民的思想,我们可以到当事人的所在地进行调解,不仅可以方便当事人,还可以起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宣传作用。 4.找准法律和道德的结合点。不履行赡养义务既可以由法律来调整,同时也受到道德的约束。在调解中,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要从法律的角度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从道德的角度让当事人明白赡养老人是其应尽的义务。
负有赡养责任的当事人以及相关老人其它赡养义务承担者,既有义务赡养老人,同样有权享受继承老人财产份额的权益。若在老人分配财产过程中出现分配不均等问题,当事人可寻求所在地的相关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解决。值得强调的是,赡养义务分配与老人是否存在偏心无关,即便老人有所偏颇,所有成年子女仍应平等地负担起赡养父母的职责;倘若有任何子女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老人享有要求该子女支付赡养费用的权力。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人已浏览
19人已浏览
15人已浏览
2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