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最新《刑事诉讼法》第106条规定: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 (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
一、最新《刑事诉讼法》第106条规定: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 (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定代理人,是指由于法律上的直接规定而有代理权的代理人。监护人,是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有监督、保护责任的人。法定代理人与监护人虽然有时可能是一人所兼任并有密切的联系,芜湖律师指出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一)设定两者的目的不同。法律设定监护人的目的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解决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民事行为能力方面的障碍,从而使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得到实现。而法律设定法定代理人的目的则在于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行为和诉讼行为,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法定代理人的代理,能积极参加民事活动和诉讼活动,满足自己的利益。(二)责任不同。法定代理人是法律赋予监护人一种法定的身份.以便监护人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因此,当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法律规定监护人承担责任的根据在于监护人的过错责任,既监护人没有尽到管束被监护人的贵任,而不是由于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形成的责任,也不是监护人在代理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承担民事贵任。(三)身份不同。在实际生活中,监护人有时是一身兼二职,即被告人与代理人的身份。如刑事附带民事案件.需要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的附带民事诉讼中,监护人既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又是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兼当事人和代理人于一身。因此,必须在法律文书中明确监护人既是民事被告人又是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的双重身份。如果只将其列为法定代理人,不明确其民事被告人的身份,就意味着监护人本人不是诉讼当事人,而只是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其本身职责只是代为诉讼行为,与诉讼结局并无利害关系。这样在诉讼终结时,判决法定代理人为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即没有理论依据。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民诉法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起诉公司,当事人是公司,不是其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的近亲属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代理人除法定代理人外一般只能由律师充当的,经法院允许近亲属也可以当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但需要经过法院同意。《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 (五)“诉讼代理人”是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24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325人已浏览
1,9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