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接案单...
⒈毁坏林木立案标准:起点为10立方米至20立方米或者幼树500株至1000株; ⒉滥伐林木5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2500株以上,为重大案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有犯罪事实,称为事实条件;有犯罪事实,是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犯罪事实存在,也就谈不到立案的问题了。有犯罪事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须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行为是指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项的规定,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就不应立案 (2)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所谓确已发生就是指犯罪事实确已存在,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预备犯罪。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材料予以证明,而不能是道听途说、凭空捏造或者捕风捉影。 (3)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称为法律条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是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这是立案必须具备的另一个条件。只有存在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才具有立案的价值。只有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虽有犯罪事实发生,但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凡犯罪行为人具有上述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之一的,就不应当立案。
人诈骗公私财产2000元以上的,视为刑事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起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起诉:1、个人诈骗公私财产,金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进行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金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之间。
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考虑社会保障状况,在2000-4000元、3000-50000元的范围内。网络诈骗只是利用网络手段进行的诈骗,形式不同,本质相同。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罪是指非法占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年12月16日),个人诈骗公私财产超过2000元的,属于大额;个人诈骗公私财产超过3万元的,属于大额。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82人已浏览
173人已浏览
483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