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犯罪中止能发生在预备阶段,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
犯罪预备也是犯罪的过程之一,也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存在。过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疏忽(造成损害),另一种是过于自信(以为可以避免,但是没有避免损害),两者都是在后果成立后,才有过失之说。也就是说,如果未遂或中止,就不会发生过失的后果(损害),也就没有过失。而且如果有准备,就没有过失,就成了故意。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因为已经预见而相信可以避免,导致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规定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1、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犯罪计划的,中止犯罪;2、中止犯罪是指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准备,自动放弃犯罪活动,消除犯罪后果的行为;三.中止犯罪可能存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在犯罪过程中成立,但犯罪后不能,犯罪行为实施完成后,犯罪嫌疑人自动消除犯罪的后果,举报他人的,自首或立功行为,该阶段,犯罪已经结束。刑法第二十四条 【中止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是中止犯罪。中止犯无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
计算,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是通过惩罚犯罪实施者来威慑和预防犯罪。虽然犯罪预备尚未实施,客观上没有造成损害,但对社会有明显的潜在危害。如果不制止和惩罚,无疑最终会导致犯罪的实施,对社会造成重大损害。因此,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预备犯也应当受到刑事处罚,但对于预备犯,可以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9人已浏览
141人已浏览
211人已浏览
28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