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抢夺和盗窃在本质上属于非法获得他人财物的违法行为,就本质而言,两者的性质差别不大,但是抢夺的犯罪恶意更大一些,抢夺是指通过暴力,威胁,公开掠...
根据《刑法》第267条的规定,抢夺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法》第267条的规定,抢夺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以上两罪主要由以下两个区别: 1.盗窃罪与抢夺罪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客观方面行为的隐蔽性和公然性。盗窃罪的隐蔽性,是指行为人自以为行为时其行为不被财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发觉,抢夺罪的公然性是指行为人不计较行为时其行为是否会被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发觉。盗窃罪的隐蔽性与抢夺罪的公然性所针对的对象应该是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如在公共场所扒窃,虽然周围的人很可能看到行为人的盗窃行为,但只要未被财物所有人发现,行为人构成的就是盗窃罪。相反,如果行为人尾随被害人到一条无人的小巷,当着被害人的面夺取了财物就逃,行为人构成的是抢夺罪。 2.盗窃罪的秘密窃取行为必须是贯穿整个窃取财物的全过程,如果行为人先是秘密窃取,但是在还没有既遂之前,即实际控制财物之前,已经被受害人发觉,犯罪嫌疑人进而将窃取行为转化为公然抢夺的行为,则应认定为抢夺罪。如果此时又使用暴力,则又转化为抢劫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占为己与拒不交还;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开夺取。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最古老的侵犯财产犯罪,几乎与私有制的历史一样久远。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过失不能构成本罪。构成本罪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抢夺致人重伤,如果抢夺的过程中为了夺取财务而过失的致人重伤的,根据2020年新司法解释规定应该认定为中的其他严重情节。这在刑法理论上又称为,只是这个加重犯是由司法解释规定出来的。2:第二百六十七条: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3:至于抢夺罪与,传统理论认为:只能是秘密的,不能是公然的。而抢夺不能是秘密的,只能是公然的。按现在的新理论认为:盗窃和抢夺既可以是秘密的,也可以是公然的,新理论认为二者区分的标准是看对被害人的人身有无危险性,一般而言,盗窃罪是以平和手段取得他人财物,所以对他人没有危险。而抢夺罪一般而言都对人有一定的危险性。4:总结可以说,新理论更具合理性,也就是抢夺罪是对物暴力,对人有危险性。盗窃罪是对物以平和手段取得财物,对人物危险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513人已浏览
179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18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