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债务人没有偿还能力的几种后果:1、以后可能有还款能力的,债务人应分期偿还。这种情况是说,债务人暂时无法偿还欠款,但是债务人通过以后的工作或其...
是刑事犯罪,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违法所得应当追缴、退赔,受害人有权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返还诈骗的财物。《》第六十四条【犯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能不能赢,要看当事人的证据链是否完整,原则上来说,会建议三分协商解决,毕竟都是亲人。 一,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 1,自力救济: (1)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它是指纠纷主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以达到维护自己的权益。 (2)自决是指纠纷主题一方凭借自己的力量使对方服从;和解是指双方互相妥协和让步。 (3)两者共同点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来解决争议,无需第三方的参与,也不受任何规范的制约。 2,社会救济: (1)社会救济,包括调解(诉讼外调解)和仲裁。他是只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2)调解是由第三者(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出面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说和,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劝导冲突双方,促使他们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 (3)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但具有合同意义上的效力; (4)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机构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5)仲裁不同于调解,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有法律上的拘束力; (6)仲裁与调解一样,也是以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条件的,只有纠纷的双方达成仲裁协议,一致同意将纠纷交付裁决,仲裁才能够开始。 3,公力救济: (1)公力救济是指诉讼; (2)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3)民事诉讼动态地表现为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静态地则表现为在诉讼活动中产生的诉讼关系。 二,民事纠纷的定义及调整范围: 1,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可处分性的),是处理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所以所有违反这一概念的行为就会引起民事纠纷; 2,民事纠纷分为两大内容:一类是财产关系方面的民事纠纷,另一类是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 3,其解决机制有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
根据《》第127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承担;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7月通过的《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在下列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5.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制订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我国《继承法》 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步骤继承: 第一步骤:另一半、娃儿、爸妈。 第二步骤:弟兄姊妹、祖爸妈、外祖爸妈。继承开始后,由第一步骤继承人继承,第二步骤继承人不继承。无第一步骤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步骤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娃儿,包括婚产娃儿、非婚产娃儿、养娃儿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娃儿。本法所说的爸妈,包括生爸妈、养爸妈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爸妈。本法所说的弟兄姊妹,包括同爸妈的弟兄姊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弟兄姊妹、养弟兄姊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弟兄姊妹。 第十四条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短缺劳动本领又无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能够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第十五条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商量处置继承问题。遗产分配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商量确定。商量不成的,能够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诉讼讼。因此,联盟本案情况,意外赔偿款应由其小孩、爸妈继承,作为离婚的老婆,考虑到离婚后一直在一起生活,在分配财产时应予以考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3人已浏览
791人已浏览
234人已浏览
18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