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法定婚龄的确定,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1、要考虑自然因素,即人的身体发育和智力成熟情况; 2、考虑社会因素,即政治、经济及人口发展情况。 ...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最新规定,结婚法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八周岁。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定婚龄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因素,即人的身体发育和智力成熟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因素,即政治、经济及人口发展情况.我国1950年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接受能力相适应。1980年修改时,一方面考虑适当提高法定婚龄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同时也注意到法定婚龄过高,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也脱离群众、脱离农村实际。因此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八周岁。综上所述,这是男女结婚年龄的起点以及合法和非法婚姻的边界。男女都达到了这个年龄。不是非婚姻的年龄。这个国家需要延迟。 青年男女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要求自愿延迟结婚时间。合法婚姻和延迟婚姻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婚姻,另一方面是为了捍卫延迟,一方面是义务和强制,一方是辩护和上诉。
法定婚龄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因素,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因素,因此,各国关于法定婚龄的规定有所不同。 我国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性二十二周岁,女性二八周岁。
《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现行《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区可以根据本民族实际情况,对法定婚龄作变通规定。婚姻法规定的婚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允许对婚龄作出例外规定。比如考虑我国多民族的特点,婚姻法第五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目前,我国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机关对婚姻法中的法定婚龄作了变通规定。比如、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和一些自治州、自治县,均以男二十周岁,女十八周岁作为本地区的最低婚龄。但这些变通规定仅适用于少数民族,不适用生活在该地区的汉族。 这类事件只是我国的人大代表的一个提案,在我国的新婚姻法内还未正式进行修改。我国对相关结婚的双方的结婚年龄还是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的,符合相关规定的当事人双方,才能够领取这类证件进行结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50人已浏览
93人已浏览
87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