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初次抢劫有可能会从轻处罚,但至少也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抢劫罪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
1、涉嫌抢劫罪,依法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是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这类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都比较轻,如果罪行较重,判处的刑罚在3年以上的,或者是累犯的,都不能适用缓刑。 第二是该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于再危害社会。是否可以适用缓刑的关键是该犯罪分子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有不予关押不会危害社会的,才能适用缓刑。如果犯罪分子有可能危害社会,即使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而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要综合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以及其他情况综合认定。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而抢劫罪最低是三到十年有期徒刑,因此,是可能判处缓刑的。
根据具体情况,缓刑具有缓刑的法律条件。符合缓刑条件的,法院将适用缓刑。不符合缓刑条件的,法院不予判处缓刑。《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第七十二条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宣告缓刑。对18岁以下的人、孕妇、75岁以下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轻度犯罪;(2)悔改;(3)无再犯罪的风险;(4)宣布缓刑对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利影响。
缓刑是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不再危害社会的,在一定考验期内暂停执行原判刑罚制度。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产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抢走公私财产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形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如果不减轻情节,很难适应抢劫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9人已浏览
261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18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