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含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
受贿罪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在客观行为表现、犯罪对象和主观方面有相同之处。但两者亦有以下不同: 1、犯罪主体不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是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与: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它们是一种对合犯罪,也就是和互为条件,从它们行为角度看,有行贿才有受贿存在,有受贿必有行贿存在。但从构成犯罪的角度上看,二者的对合关系并不是绝对化的,构成行贿罪不一定就构成相应的受贿罪:构成受贿罪也不一定就构成相应的行贿罪,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有关法律规定给付财物方不是行贿,而收受财物方却是受贿。如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就是这种情况。 2、一方行贿数额小达不到立案定罪条件,而收受贿赂方因收受多起多人贿赂数较大而构成受贿罪。 3、一方犯有行贿罪而另一方却未受贿。在行贿与受贿这一双方关系中,我们要看到行贿一方多数是处主动的—面,而受贿一方多数处于被动的一面,(索贿要除外)。在行贿人看来,由行贿付出的代价及财物,就向经商活动中的投资一样(过去在办案中发现有关单位将行贿的费用直接打入成本),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和好处,行贿所出的代价及财物与通过行贿得到的好处相比,前者要小得:多。行贿人为了得到高额的回报及好处,他们必然要不借一切本钱去行贿。可想可见,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存在一种诱发关系,在这种诱发关系的相互促进下,受贿之心一旦诱发;出来就会爆发出更大受贿欲望和想法,反过来以增长了行贿人胆量。目前在贿赂案件的侦查中,追究受贿多,为了取得受贿的证据,不时不得不对—些行贿人放弃追查,将办案的重点放在查处受贿上,这种现象如果普遍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行贿有人非犯罪化的倾向。只要如实作证就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贿人和我们执法人都持有这种态度和认识,就很限难从根源上消除贿赂犯罪了。由此可见,我们在制定刑事政策和刑事司法中:要从治本的原则出发,必须对行贿人予以严厉的打击和惩罚,以期从根本上遏制贿赂犯罪的蔓延。
对个人行贿罪立案标准对个人行贿涉嫌下列情节之一的,应予定罪: (1)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2)行贿数额不满一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②向三人以上行贿的;③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④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l.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2.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千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3)强行索取财物的。
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单位受贿罪和受贿罪:一是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即公职人员。二、客观方面,单位受贿罪客观方面是单位集体利用职权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受贿罪是利用个人职权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三、客体方面,受贿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诚信;受贿罪主要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诚信。第四,主观方面,单位受贿罪是单位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这种故意是经单位决策机构授权或同意,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故意收受或索取贿赂,是代表单位整体意志的体现;受贿罪是公职人员的主观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七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39人已浏览
208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2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