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
法律条文中的“应当”是和“可以”相对应的一个词语;对于“应当”的理解就等同于“必须”,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而“可以”可以理解为可为或可不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有时会因某些事项难以商定而留待日后再订,有时会因未曾考虑到有关情事而漏订条款,有时会由于语句使用不当而使内容矛盾,有时会因用语晦涩而使含义不明,有时会因误解签下不公平条款,有时又会因词不达意而使有关条款与内心真意相差甚远。凡此种种,如果导致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均应通过合同解释加以解决,以确定合同条款的真实意思,明确合同的有关内容,进而实现合同目的。对合同进行解释的基本规则,概括地说就是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具体说来,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原则:1.探求当事人真意原则。即根据文句和有关条款,采用分析方法,尽一切可能寻求当事人的内心真实意思。2.整体解释原则。即从各个条款的总体联系上,及其他相关资料上,阐明合同的有关条款的含义。3、历史解释原则。即根据合同的签订过程、事实和原始资料加以解释。4.参照交易习惯原则。即在文字或条款有歧义或疏漏时,依交易习惯、贸易惯例予以明确和补充。5.诚信和公平原则。即兼顾双方利益,公平合理地确定合同的内容,并以一个通常的人的地位来解释合同。6.符合合同目的原则。即按照当事人所欲达到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对合同进行解释。对那些对当事人、对社会有利的合同,应选择使其有效的解释。
宪法是通过条文形式确定一定范围的权利,并依此权利规定保障公民应有的利益。但宪法条文本身并没有事先设定或规定对条文的解释幅度和在具体事件牛应如何运用条文的方法,同样也没有明文规定侵权行为发生时应如何去归结。另外,日本制定宪法至今已经历了40余年,制定宪法之初,对当时并未存在或未考虑到的问题出现时如何通过宪法条文的解释去解决问题不能不说是学术界需要研讨的新的法律课题(例如,盗听行为的认识及其处理)。总之,既要考虑宪法的稳定性特征,又要解决宪法没有明文规定的新出现的问题,而通过“宪法解释”的方法处理新问题完全符合宪法原有的基本构思。
1、应按通常的理解予以解释;2、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做出不利于提供合适条款的一方的解释;3、在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时,应采用非格式条款。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6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217人已浏览
2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