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股东为自然人的,其向公司借贷的行为应为有效。理由是: 1、因公司股东仅在其出资范围内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因此公司法才对公司的资本增减、...
股东借款狭义上是指股东(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下同)向公司以借款形式领取资金,用于自身或他人使用的一种行为;广义的股东借款指股东运用借款、往来款...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公司可以向法人或股东借款,借款收据可以作为原始凭证作帐,分录为:借:现金,贷:其他应付款。股东与公司之间“合法的”借贷关系才会受到法律保护,股东在公司成立后,如果违反法律规定,采用借款的方式被认定为抽逃出资,股东也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股东对公司借款,如果是以借款的形式抽逃出资,则后果为: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该股东的行为,并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根据《公司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第二百条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可以。 1、一般情况下,企业作为出借方与个人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借贷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该借贷行为一般应认定为有效。 2、但是股东作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时,不能向公司借款。 风险提示:股东向公司借款,双方应订立借款合同,同时需要明确条款设定以避免风险。 1、利息。首先,借款要收取利息的,应当在合同中写明利率标准。利率标准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法院不予保护。 2、款项交付。建议采用银行支付形式,以保留支付的凭据。现金直接交付,但应当要求借款方开具收条,或者在合同中写明签订合同即确认已收到款项,不再另开收条。 3、还款期限。写明了还款期限的借款如果到期不能收回,应在到期之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或发函催告,否则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不再保护。 4、担保。借款合同中出借人应尽量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时建议约定为保证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而避免约定为一般保证。 5、管辖法院。在借款合同中,一定要约定对于出借人而言有利的管辖法院。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8人已浏览
229人已浏览
193人已浏览
23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