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确定属于肇事逃逸后,如事故中没有人员重伤或死亡,逃逸的驾驶员要负事故主要以上责任,但不构成交通肇事罪,除了罚款、扣分外还要处15日以下拘留...
肇事逃逸会被拘留15日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74条,对“交通肇事逃逸”定义为: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发生交通肇事特别是严重交通事故后,肇事责任者往往存在以下几种心态,促成了肇事逃逸的发生。 一是畏惧心理。怕承担严重民事赔偿责任,怕受刑事处罚,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家庭等。 二是侥幸心理。出事后见伤者昏迷,失去知觉,除死伤者外再无他人,死无对证,硬着头皮驾车逃逸。 三是矛盾心理。事故发生后,伤者昏迷不醒,如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自己将伤者运送医院后,谎称自己不是肇事者,借机脱身而去,这种人内心尚有同情伤者,不愿造成更加严重后果的一面,又有不愿负责赔偿的一面,处于矛盾心态。 四是自我膨胀的逆反心理。对交通违规不当回事,甚至以故意违规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一旦造成事故,非但不自责,反而怨天尤人,置他人生死于不顾,一走了之,被抓住也百般抵赖,死不认帐。 五是自作聪明的较量心理。有的人目无法纪,视各种交通管理法规和措施为尤物,违规行驶是家常便饭,有时故意在交警面前打“擦边球”,与“警察斗法”。一旦造成事故,仗着自己的小聪明,故意破坏现场,刻意伪造现场,试图将事故调查引入歧途,他们将伤者转移他处,移尸埋尸清理修补自己的肇事车辆以毁灭证据,有的串通随车人和知情者制造伪证,攻守同盟,妄图逃避惩处。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引起交通肇事逃逸的重要原因。
会显示机动车违章一般需要3天才能发现,因为交警队需要输入核对确认,最迟不超过13个工作日。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5号)第二十条: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信息输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三日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提供查询;并可以通过邮件、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机动车所有人或经理。
可以直接抓。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5人已浏览
275人已浏览
226人已浏览
34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