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合同欺诈行为的量刑是,诈骗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金额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等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民事合同欺诈可能会判刑。如果欺诈方是为了非法占有受欺诈方的财产并且数额达到1万元以上的,欺诈行为就涉嫌合同诈骗罪,可能会被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等情形之 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同欺诈不等于合同诈骗罪,合同欺诈不会判刑。合同欺诈是指故意欺骗他人,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而订立合同之行为。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从而构成的犯罪。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有以下不同: 一、主观上的不同。 在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合同形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行为人意图通过对方的履行获取对方的财物,而自己根本不履行自己在合同中的义务,即行为人意图无偿占有他人财物。当然,在实践中,行为人有时也具有一些所谓履约行为,但往往只是象征性的,是用掩人耳目或迷惑对方的手段。这种表面履约行为并不能改变行为人整个行为的诈骗性和不履约行为的性质。 在合同欺诈行为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虽然也是为了谋取不当或不法利益,但这种利益的取得,行为人是意图通过合同的履行而实现。也就是说,为获取对方的利益,行为人意图履行自己的义务,只不过这种履行是有一定瑕疵的履行,但从总体上看,行为人还是支付了一定对价。 二、性质不同。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虽然都是一种欺骗行为,但两者各属不同范畴,具有不同的性质。合同诈骗罪中由于行为人具有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并在骗取他人财物的同时造成他人损失,是一种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属于公法范畴,受刑法调整。 无履约能力,通过签订合同骗取对方钱款的,构成合同诈骗罪而非合同纠纷。 合同欺诈行为发生在订约阶段,其后果由于合同履行而产生,但它只是一种一意思表示行为,由于行为的欺骗性,使得意思表示不真实。这种有瑕疵的意思表示行为属于私法范畴,受合同法调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两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具备合同履行的能力和诚意,无欺骗他人财物目的和欺骗行为,因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不能认定为虚假履行行为,应当按合同纠纷对待处理,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处罚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财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