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指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
1.工伤赔偿的法律依据很多,主要是《工伤保险条例》、各省、地市自行出台的《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具体情况适用,《工伤赔偿法》规定的主要有: 1.治(医)疗费。 2.住院伙食补助费。 3.外地就医交通费、食宿费。 4.康复治疗费。 5.辅助器具费。 停工留薪期工资 7.生活护理费。 8.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9.伤残津贴。 10.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11.丧葬补助金。 12.供养亲属抚恤金。 1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针对不同的伤残等级,我国法律也规定有不同的补偿标准。 在工伤赔偿的法律之中,十个伤残等级一般分为三组。 一至四级伤残,被认为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因此工伤赔偿基金不但会先支付一笔一次性的补助(依伤残等级为受害人21到27个月的收入),还会每月提供一定的津贴(依伤残等级为受害人75%到90%月的收入)。 五级或六级伤残,被认为是严重损失劳动能力。这意味着受害人并不是不能够从事一些劳动,只是在工种或劳动强度方面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可能的赔偿,一种是采取类似一至四级伤残的赔偿方案,只是金额、比例更少。另一种是原单位安排合适的工作,但只付出一次性补助,没有每月津贴。 七到十级伤残,被认为是少量损失劳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仍然能够比较好地从事原来的工作。所以只能得到一笔一次性补助,没有每月津贴。 除了这些补偿之外,我国法律和一些地方法规还规定有其他一些次要补偿,比如医疗补助、生活护理费等等。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发生工伤后应当先行到医院进行救治,在必要时还应当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产生的住院费等相关费用,在伤者得到了救治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相关的法律鉴定,完成鉴定程序后确定工伤伤残等级,即可依法进行工伤索赔。受伤者不仅可以得到住院费的赔偿,同时可以依法获得停工留薪工资、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营养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等一系列法律规定的赔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0人已浏览
334人已浏览
214人已浏览
20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