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
行为人犯数罪时缓刑的适用。数罪并罚与缓刑并不排斥,只要行为人被数罪并罚后决定执刑的刑罚符合缓刑的条件,就可以适用缓刑。在行为人犯数罪场合下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数罪并罚可以适用缓刑但是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当事人犯罪情节较轻。 3、当事人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对犯数罪并罚者均不应适用缓刑。首先,从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来看。我国刑法规定适用缓刑的条件之一是只能对判处拘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犯有数罪的犯罪分子,适用有期徒刑缓刑,必须具备数刑中最高刑期在三年以下,决定执行的刑期也在三年以下,而数罪又都具备缓刑的其他条件的,才可以适用缓刑。若数罪中有一个罪不宜判处缓刑而应判处实刑,或者数罪中有一罪的最高刑期在三年以上,或者决定执行的刑期在三年以上,都不能适用缓刑。从司法实践来看,数罪刑罚同时被判处缓刑,并且数刑中最高刑期在三年以下,才能适用缓刑,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其次,从刑法确定的罪刑相适应原则角度来看。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犯罪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重要依据。依据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除了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外,还应当同时具备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这个实质要件,当然还包括非累犯条件。数罪并罚的犯罪分子既然犯了数罪,表明其主观上具有较大的危害社会的故意,在客观上又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即使有自首、重大立功等法定减轻处罚的条件,量刑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到被告人在主观上实无悔罪意识,在客观上尚有可能再次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宣告缓刑尚有可能危害社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宣告缓刑后犯罪分子在缓刑期内是否遵守法律,是否不致再危害社会均难以预测。最后,从我国的相关司法解释来看。数罪并罚不应当适用缓刑已经出现过类似规定,如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依法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指出: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或者犯有数罪的,不适用缓刑。虽然该解释的对象只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对象狭窄,且已废止,但废止的原因并不在于此,因此,数罪并罚不适用缓刑的这一法律精神对现在的司法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虽然刑法未明确有犯数罪者不能适用缓刑的禁止性规定,但犯数罪的犯罪分子属一定时期内数次实施犯罪行为,其具有无视法律规范对个人行为的有效约束,主观上确无悔罪意识,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对于数罪并罚的犯罪分子均不宜适用缓刑。
若以缓刑适用的法定条件作为判断数罪并罚时能否适用缓刑的唯一标准。为实现缓刑价值和刑罚目的,数罪并罚时可以适用缓刑。数罪并罚下刑期条件的确定应当以执行刑为准。 数罪并罚适用缓刑的条件: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根据刑法规定,缓刑的适用应当具备刑种条件、实质条件和排除条件: (一)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是缓刑适用的刑种条件。我国刑法仅将缓刑适用限定在短期的自由刑,即拘役和有期徒刑,并且限定了短期自由刑的刑期限度为三年以下。缓刑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被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不大。 ? (二)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是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根据对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种和刑期,仍不能完全判定其社会危害性的大小,还应考虑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刑法没有规定具体考虑的因素,司法实践中一般考虑的犯罪情节有犯罪动机、是否过失、有无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是否犯罪预备、中止或未遂,考虑的悔罪表现有是否自首、立功或主动退赃赔偿。此外还应考虑行为人的个人情状,包括一贯品行、个人经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犯罪历史、生活环境、再犯可能性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等因素。 ? (三)犯罪分子不得为累犯是缓刑适用的排除条件。刑法规定累犯不得适用缓刑,是因为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深,适用缓刑很可能再次犯罪或难以防止其不犯新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2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23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