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核实确认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1、合同对方为自然人:核实并复印、保存其身份证件,认其真实身份及行为能力。 2、合同对方为法人或其它组织的...
1、书写上符合逻辑。不管是手写还是用电脑打印等,逻辑性一定要符合; 2、时间上一定要精确,一般产生纠纷就会在时间上出现问题,所以把签订合同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房屋的基本情况合同中应明确约定所购房的具体楼号、楼层及房号,避免一房多卖的情况发生,另外还要明确约定房屋的层高和主体结构、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和房型。2、房屋所在项目基本情况合同中要明确约定各项目,如绿化率、物业管理用房、停车场建筑面积等,并约定全体业主享有《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各项权利,如车库、停车场的所有权、使用权。3、付款方式及期限房款如何支付,在什么时候支付,这都需要进行具体约定,并在合同中注明。购房者应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对付款方式进行慎重抉择,付款时应妥善保存好相关的发票、收据。您的位置:全国楼市资讯>购房合同应该怎么写?购房合同包含着哪些内容?购房合同应该怎么写?购房合同包含着哪些内容?来源:2016/08/1309:30:06我要分享扫描到手机分享到微信logo不知道你在签订购房合同时有没有认真阅读合同中的条款呢?是否知道购房合同都包含着哪些内容呢?要知道购房合同是很重要的凭证,如果你之前并没有注意到,那现在还是跟着来看看购房合同都有哪些内容吧。1、房屋的基本情况合同中应明确约定所购房的具体楼号、楼层及房号,避免一房多卖的情况发生,另外还要明确约定房屋的层高和主体结构、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和房型。2、房屋所在项目基本情况合同中要明确约定各项目,如绿化率、物业管理用房、停车场建筑面积等,并约定全体业主享有《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各项权利,如车库、停车场的所有权、使用权。3、付款方式及期限房款如何支付,在什么时候支付,这都需要进行具体约定,并在合同中注明。购房者应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对付款方式进行慎重抉择,付款时应妥善保存好相关的发票、收据。购房合同4、面积确认及面积差异处理面积差异较大,买受人享有解除权要求退房时,利息的约定应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总建筑面积在约定范围内,但公摊面积过多,导致套内建筑面积大大缩水,买受人也有权退房。5、违约责任和违约金合同中要标明甲方逾期交房和乙方逾期付款的相应处理条款,为保障自己的权益,约定逾期交房时间越短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约定出卖人逾期交房违约金越高越好。6、房屋交接事项房屋如何进行交接,什么时候进行交接,这都需要进行具体约定,并且要对交接时会产生的问题,明确约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7、规划、设计变更的约定很多购房者不重视合同中的设计变更条款,尤其是对所购房屋无关的环境变更,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变更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设计变更条款约定不当会伤及购房者的利益,因此在签订此条款时更应审慎对待。8、争议解决方式合同中最好约定好争议的解决方式,对于购房者而言,最好选择诉讼,一则诉讼费用相对低廉,二则诉讼具有可救济性,若诉讼裁决实体错误,则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
定金是《担保法》规定的一种担保方式,因此“定金”二字有法定的含义,千万不要误写为“订金”,该“订金”是预付款的性质,不能起到担保的作用。定金的担保作用的体现:根据《担保法》和《合同法》的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根据这些规定,如果合同中规定了定金条款,无论对那一方均起到了约束作用,促使双方严格履行合同,否则就可能收不回定金或双倍返还定金,因此起到了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定金不能超过法定比例。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定金的比例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如果在合同中规定定金的比例超过了20%,那么超过的部分不能起到定金的担保作用,只能算作是预付款,但20%以内的部分还是有效的。如果在合同中既约定了定金条款,又约定了违约金条款,比如说规定了“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2万元”。在此情况下,如果一方违约了,守约的一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而不能既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又适用定金条款。一般来说,守约方总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条款,也就是能得到更多经济利益的条款。
签订合同需注意的问题: 一、核实确认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二、注意合同形式。 三、合同的必备条款要具体、明确。 四、订约前的合同义务。 五、对公司开出的授权委托书、介绍信、盖章的合同书等授权性文件要跟踪管理,出具时应标明合同对方名称及授权范围、有效期限,业务结束要及时收回。 六、遇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受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及时收集保全证据,在除斥期间内行使撤销权。 七、合同签订后,合同原件须交公司统一保管。 八、合同内容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不得含有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因故意及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3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451人已浏览
31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