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事诉讼主要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五个阶段。1、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审查报案、控告、举报、犯罪分子自首等材料,判...
一、行政诉讼流程 起诉阶段在该阶段,原告要写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事诉讼主要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五个阶段。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举报、控告、举报、犯罪分子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侦查是指特定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为收集、查明、确认犯罪、逮捕犯罪嫌疑人而依法采取的专项调查工作及相关强制措施。;起诉有公诉和自诉两种;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依法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的诉讼活动。;执行是指刑事执行机关为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而开展的活动。在我国,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
刑事诉讼阶段:立案、侦察、起诉、第一审、第二审和执行刑事诉讼法是指指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法律。刑事诉讼法的内容: (1)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及其权利和义务; (2)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及其权利和义务; (3)刑事诉讼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4)刑事诉讼中收集和运用证据的规则和制度; (5)刑事诉讼的程序。刑事诉讼法的特征:程序法、公法、基本法。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1)宪法; (2)刑事诉讼法典; (3)有关法律规定; (4)法律解释; (5)行政法规和规章; (6)地方性法规; (7)地方性条约。刑事诉讼法与民诉、行诉的异同:区别 (1)诉讼主体,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国家专门机关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 (1)起诉和受理。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阶段。包括原告起诉和人民法院受理两方面的诉讼行为的结合。 (2)审理前的准备。审判人员在受理案件之后、审理之前应作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弄清双方当事人的请求与答辩,调查、收集证据,通知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参加诉讼,以及其他保证正确、及时审理案件的工作。 (3)。即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查证据,查明案情,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调解或判决。开庭审理又可分为:①准备阶段。由法庭查明和解决案件能否进行实体审理的问题。②法庭调查。即在法庭上审查各种证据,对案情进行直接、全面调查。③法庭辩论。④调解或判决。法庭在审理和辩论的基础上可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审理即告终结;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依次判决。 (4)宣判。人民法院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到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2人已浏览
204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44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