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仲裁裁决的效力是指仲裁裁决生效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根据仲裁法第57条的规定: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的效力体现在: 1.当事...
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一经作出即约束双方当事人,不得随意更改。为了保证仲裁机构裁决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得错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仲裁裁决的效力是指仲裁裁决生效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根据仲裁法第57条的规定: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的效力体现在: 1.当事人不得就已经裁决的事项再行申请仲裁,也不得就此提起诉讼。 2.仲裁机构不得随意变更已经生效的仲裁裁决。 3.其他任何机关或个人均不得变更仲裁裁决。 4.仲裁裁决具有执行力。
律师:《仲裁法》第57条规定:“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这种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出该裁决的仲裁机构不得再处理已经审理的案件,不得重新审查、变更已作出的裁决。当然这不能排除依据《仲裁法》第56条对仲裁裁决的补正。(2)对其他机关而言,包括法院及其他任何仲裁机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改变该仲裁裁决。(3)对仲裁参加人来说,对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不可就已经裁决的同一事实和理由再行提起仲裁。(4)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产生法律效力,义务人如拒绝履行义务,权利人便可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结束后,仲裁机构将作出仲裁裁决。仲裁裁决的效力是指仲裁裁决生效后的法律后果。根据《仲裁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裁决的效力体现在:1。当事人不得再次申请仲裁。2、仲裁机构不得随意变更有效的仲裁裁决。也不得提起诉讼。3、其他机关或个人不得变更仲裁裁决。4、仲裁裁决具有执行力。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25人已浏览
527人已浏览
228人已浏览
22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