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法律援助是一项法律保障制度,主要是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提供法律咨询、代理...
法律援助的制度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或者非政府设立的合法律所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是政府...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上,对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因素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护自身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保障制度。作为实现社会正义、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在国家司法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法律援助制度就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或者因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己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援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因为法律要保护的是全体民众的合法权益,不能让弱者请不起律师而无法行使自己的权益。
1.以人民民主思想为基础。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掌握国家权力。我国以宪法为统帅的法律体系体现了人民性。2.由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法律体系不同于西方,不能用西方的法律体系套中国的法律体系。外国法律体系中的成功做法,符合我国国情,我国需要,应当借鉴,特别是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国际社会通行的法治原则和做法,我国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吸纳。3.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现代法治重视人权保障。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表现了国家对人权的重视。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1997年刑法修订,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保障法、保护法的颁布实施,都加强了对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保障。4.强调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法律一经通过并实施,在全国具有统一效力。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但不得就犯罪和刑罚、剥夺公民政治权利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作规定。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展开剩余52%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2人已浏览
112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