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老婆欠钱老公是否有偿还义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婚姻关系续存期间,一方在外欠的债务,只要是用于家庭生活或者家庭共同投资经营的,应视为...
一方的婚前个人债务不会因婚姻关系而发生移转。因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婚前丈夫借的钱一般不能要求妻子偿还,因为这属于一方个人债务,不属于夫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丈夫婚前借的钱应该由妻子偿还。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夫妻之间的贷款协议是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双方签订的贷款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双方应按照协议履行有关义务。
前不久,丰台区法院审结了一起“夫妻”债务纠纷案。 七年前,张文和沈琪经人介绍认识,两年后两人结婚,婚前,沈琪曾借给张文15万元帮助其做生意。之后,张文给沈琪出具了借条,承诺2006年12月31日前还清。张文陆续还了一部分钱给沈琪。2008年10月,两人离婚,但此时张文还差5万元没还清。 沈琪将张文诉至法院,要求还清借款,并支付4000元利息。张文辩称,他确实欠原告5万余元,但他和沈琪原系夫妻关系,他认为既然两个人已结婚了,这个债务就不存在了,不同意还钱。 夫妻婚前的个人财产不因结婚发生自然转化 在婚姻法修订以前,婚前个人财产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最高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6条中,确立了一条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若干年后可以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原则。 但在2001年婚姻法修订时,废除了这一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是夫妻个人财产”。《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9条再次具体规定:“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该条也否认了婚前个人财产的自然转化。 夫妻可拥有自己的个人财产也可有个人债务 我国婚姻法17条、18条、19条分别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一方财产和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1、工资、奖金;2、生产、经营的收益;3、知识产权的收益;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一方财产:1、一方的婚前财产;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归一方的财产。 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同时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以上规定说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或妻任何一方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财产,也可以有自己的个人债务。 夫妻之间婚前的债权债务不因结婚而混同 合同法第106条规定,“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这就是合同法所谓的“混同”原则。而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都是两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主体,他们是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组成的具有特殊身份关系的联合体,但“夫妻”这个联合体只是在特定情况和条件下,对外具有整体的性质,对内并不因为婚姻关系的建立,使夫妻双方丧失各自独立的人格,他们之间在婚前的债权债务不因结婚而混同。 本案中,沈琪和张文结婚,对外来看是一种合并,一般情况下,对于双方婚姻存续期间对外形成的债权债务来说,沈琪和张文是一个共同体(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等除外)。但对内而言,两人是两个独立的民事主体,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不因婚姻而消失。 法院认为,当事人之间合法的借款关系受法律保护。张文婚前向沈琪借款后,双方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张文应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故对沈琪的诉求予以支持,但沈琪主张的利息过高,应予以调整。综上,法院判决张文偿还沈琪5万余元的欠款并按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有可能。离婚协议只对男女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不能对抗债权人。即使离婚协议对债务作了分割,只要是夫妻共同债务,离婚后债权人可以向夫妻任何一方主张债权。夫妻一方偿还债权后,可以依据离婚协议向另一方追偿。当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五条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 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70人已浏览
217人已浏览
95人已浏览
11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