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过失犯罪有以下两种情况: 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
《刑法》中以下这些属于过失犯罪: 1、过失爆炸罪。 2、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3、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 4、失火罪。 5、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是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属于过失犯罪。过失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在刑法中,过失是相对于故意而言的。上的过失,可分为两种情况: (1)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这种情况我们把它称为疏忽大意的过失。 (2)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这种情况我们把它称为过于自信的过失。我国刑法规定,,法律有规定的,行为人才负刑事责任。属于过失犯罪的情况很多,在刑法上,事故类的犯罪一般都是过失犯罪,比如交通肇事罪、重大飞机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等。除此之外,还有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犯罪、、、以及过失损坏某些特定的设施、设备的犯罪等。
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前提是行为人能够(应当)预见。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而疏忽大意是无认识的过失。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7人已浏览
117人已浏览
111人已浏览
9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