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挪用公款罪减刑条件 (一)对象条件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说明减刑的适用对象,只有刑罚种类的限制,...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挪用公款罪量刑的规定: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l998年5月9日施行)的规定,对挪用公款案量刑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2、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3、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人挪用公款的数额。 4、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 5、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末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挪用公款情节严重,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或者数额虽未达到巨大,但挪用公款手段恶劣;多次挪用公款;因挪用公款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等情形。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挪用公款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其他情形,按照上述规定执行。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规定的数抵幅度,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数额标准,参照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挪用公款是违反八项规定的。其主要内容是:(1)要改进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基层调查的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与群众讨论,多与干部谈心,多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去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避免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单,减少陪伴,简化接待,不张贴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欢迎,不铺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2)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议作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种全国性会议和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出要求的会议,未经中央批准不参加各种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和各种论坛;提高会议的有效性,召开短会,讲短话,戒掉空话和套话。(3)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不发实质内容,不发可发的文件和简报不发。(4)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出发,合理安排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控制出访,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和留学生代表到机场迎送。(5)要改进警卫工作,一般情况下不得封闭场馆。(6)为了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减少报道的数量、字数和时长。(7)严格发表稿件。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作品、演讲单行本、贺信、贺电、题词、题词。(8)要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政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设备等相关工作生活待遇的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三个月以上未偿还的; 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8人已浏览
280人已浏览
233人已浏览
18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