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自然人借款合同的违约金标准在法律上没有统一,应当由双方协商来进行认定,并签订合同来具备效力。 2、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违约金、利息等合计年利息超过36%以上的部分,法律不予保护,已经归还的也可以要求出借人返还;24%到36%之间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违约金一般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如何界定实际损失尚无统一做法,一般来讲,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的话基本不会支持,低于这个标准的违约金一般不会被法院调低。
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如下: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4、如果约定了生效条件,还要具备约定的生效条件。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行为,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为无效。
一、短期贷款 六个月(含)5.60% 六个月至一年(含)6.00% 二、中长期贷款 一至三年(含)6.15% 三至五年(含)6.40% 五年以上6.55%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8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305人已浏览
18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