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刑法第17条和18条的对虐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处罚规定: 对于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是减轻处罚;参照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可以在20%到60...
虐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犯罪,我国法律有明文规定 18周岁以上公民,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是完全民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以下是对虐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怎么处罚的问题的回答: 在这里我们仅关注成年已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该范围,我国之规定了包括痴呆人在内的精神病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样的规定显然是在考虑立法当时我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基础上设立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条件的成年人,比如植物人、脑萎缩、脑瘫患者等等。此时应当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作为扩大解释,其范围应涵盖与不能辨认自己欣慰的精神病人在本质上相同的植物人、脑萎缩、脑瘫患者等特殊群体。 认定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于精神病人,人民法院一般委托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即采取医学鉴定标准确定。诉讼中当事人为证明肯定或者否定患有精神病必须向法院提供证据材料,法院以合法、真实的鉴定结论为定案依据。第二,对于精神病人,可以参照精神病医院出具的有关诊断证明、鉴定加以确定。上述证据,但是应以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无异议为限,或者经过开庭质证双方无异议,法院予以采信,或者由其他证据或事实相互印证为审查条件。第三,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认定。这里必须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利害关系人对所公认的事实和证据无异议为限。群众公认的事实,应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住所地村委会、居委会出具的具有真实性的证明材料所认定的事实。
这个虐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拘留一般不存在限制,要遵守相关规定,如有特别限制会有特别说明,以下是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我国法律上规定的虐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故意伤害罪的处罚是《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三款规定,除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以外,虐待罪告诉的才处理,将较轻虐待罪规定为不告不理的案件。虐待案受害人中的未成年人、失能老人、精神病人、失能重病人等,其没有告诉能力,而施虐者则往往是受害人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其本人不会告诉,其他家庭成员或顾虑亲情或慑于施虐者的威胁强迫,也不会告诉。这导致加害人不被刑法惩罚,受害人也很难获得刑法的保护,导致家庭暴力在缺乏有力干预的情况下循着由轻到重、由偶尔到频繁的周期性、隐蔽性、循环性等规律愈演愈烈,一定条件下终至爆发恶性犯罪案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70人已浏览
1,223人已浏览
639人已浏览
24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