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离婚案件的原告本人必须出庭1、离婚案件原告即使委托了代理人,也应当本人亲自出庭。因为离婚与否是涉及人身权利的重大问题,应当由本人作出,即...
律师可以拒绝辩护代理,律师可以拒绝的情形一般是当事人要求律师从事违法的行为或委托代理合同上面约定的其他情形。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可以自己...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的时候,就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委托辩护人有利于保障嫌疑人的利益。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否委托辩护律师,是由被告人自行决定的,被告人可以自己进行辩护工作,但如果被告人因经济困难不能委托辩护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等人的,由法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援助。如果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正在执行刑罚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律师资格证被吊销的等人是不能担任辩护人的。通过分析被告人是可以为自己辩护的,被告人为自己辩护时,最好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如果不具备的,最好还是委托专业的律师进行辩护。
不可以,因为涉及到案件的公平审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2条第2款和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33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被委托担任辩护人: 1.被宣告缓刑和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 2.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3.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 5.本院的人民陪审员; 6.与本案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 7.外国人或者无国籍的人。 上述第4、5、6、7项规定的人员,如果是被告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由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8.法官,检察官,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2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9.法官,检察官,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职法院或者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10.法官,检察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担任该法官或是检察官所任职法院或者监察员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11.律师在担任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期间不得担任。 辩护人的职责是依据事实和法律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其与案件的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可能会影响其正确履行辩护职责,尤其是案件的审理结果会对其不利的场合。 在我国相关的案件审理过程中,如相关的律师在进行辩护期间。相关的当事人和律师具有相关的利害关系时,我国的法院要求这类人员不得担任相关的职务,对相关的当事人进行辩护,保护我国的法律公平和相关的冤假错案的产生,进行相关的办理。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都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这是民事诉讼中的特别规定,指明了离婚案件当事人必须出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3条规定:离婚案件当事人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参加调解的,除本人不能意志的以外,应当出具书面意见。第157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作出判决。民诉意见对离婚案件代理权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即诉讼代理人不能在没有当事人表态的情况下参加法庭调解。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法律作出了特殊规定,原则上应由法定代理人代理诉讼,处分权利,但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到庭,却不必由法定代理人出据书面意见,而由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判决,值得注意的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仍然没有规定可以授予诉讼代理人特别授权委托的权利,而是由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6人已浏览
173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