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疫情不报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是出于故意,且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刑事犯罪。该行为可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般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知情不报的行为一般并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当事人为对方提供资金、处所等帮助,就可能涉嫌包庇罪。 包庇罪指的是明知对方是犯罪分子,还为其隐瞒罪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对于挪用救灾的款项用于办公经费的,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人民有权根据进行定罪量刑。即使是已经自觉退还相关款项,也不能免除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挪用特定款物罪】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他们事先就通谋的,则以共同犯罪论处。 如果说只是知情不报,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明知是犯罪人还收留的话,则按照上述罪名论处。
不构成犯罪,处治安处罚,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不满16周岁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法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3人已浏览
195人已浏览
107人已浏览
1,75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