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对于工伤赔偿“私了协议”不应一概认定为无效,应当根据不同情形来具体认定。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为规避法律法规的制裁,损害劳动者利益,...
1、工伤私了的协议效力认定如下: 工伤私了协议一般是有效的,但是需要满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写明赔偿金额。 2、写明损失赔偿包括的内容,如:交通费、护理费、误工费等。 3、写明费用支付时间。 4、写明此次赔偿是一次性终结赔偿,支付费用后,另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再主张任何权利。 5、写明:协议签订时,双方均是在自愿的情形下签订的,不存在任何重大误解或显示公平的情形,双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对于协议提出反悔。 6、写明:费用赔偿后,在向保险公司理赔时,另一方应积极配合和保险公司的工作,如果因不配合造成不能向保险公司理赔,应当返还应当由保险公司理赔的金额。 7、协议自双方当事人签字后生效。 8、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劳动法兼有公法和私法的双重属性,公法直接涉及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排斥意思自治,其法律规范对当事人具有强行性,在允许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以合同形式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同时,又作出许多强制性规定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与用人单位签订赔偿协议,该协议具有私法性的一面。对工伤赔偿协议的效力如何认定,不能一概而论。 一、有效的协议 如果该赔偿协议是在劳动者已认定工伤和评定伤残等级的前提下签订的,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的情形的,应当认定协议有效。 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也可以协商解决。”法律并没有强行限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工伤赔偿待遇协商解决。况且,在已经认定工伤和评定伤残等级的情况下,劳动者对自己能够获得的利益是有所认识。双方进行协商的过程,是各自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博弈的过程,对预期的风险都应当有预判能力。 因此,只要工伤赔偿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未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劳动者又不能举证证明用人单位在签订协议时采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手段的,应当认定该协议有效。 二、可变更的协议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规定尚不完善、灵活,特别是工伤赔偿程序必须先经过工伤认定、再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后经劳动仲裁,对仲裁不服的一方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工伤赔偿案件,整个程序下来也要一年以上的时间,遇上复杂的案件可能要拖上几年。在这样的现实状态下,很多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选择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减轻讼累,缩短获赔时间。
工伤赔偿私了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法律是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纠纷(包括工伤纠纷)协商调解的。法律之所以允许协商调解是因为这种协商既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又节省了大量的仲裁或诉讼的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是有利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8人已浏览
179人已浏览
118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