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对违法行为人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追究行政处罚期限是指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期限,期限届满后不再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两年内未发现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持续或者持续的,从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对行政处罚追究期限另有规定的法律,主要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未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予处罚。行政处罚的决定应根据违法主体的性质来决定,一般包括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简易程序的处罚在现场进行。一般程序的处罚形式是在现场宣布处罚书后交给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7天内将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听证是一般程序中的特殊程序,而非独立程序。
行政处罚追究时效的期限是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之日”是指违法行为完成或者停止日。如运输违禁物品,在途中用了10天时间,应当从最后一天将违禁物品转交他人起开始计算。对于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违法行为终了之日起算。如某公民自从接通电源时就开始偷电,该案的行政处罚追究时效应当从该公民停止偷电之日起计算。又如某人违法占地建住宅,其行为的行政处罚追究时效应当从某人拆除住宅,退出土地之日起计算。
二年。参考详细规定: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时效的计算,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则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3人已浏览
140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