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安全隔绝 设备上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应有效切断。 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
1.安全隔绝 设备上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应有效切断。 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地下有限空间作业时,如发现身体不适,可立即撤离。昨天,市质监局就地方标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11月14日。通常所说的地下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地下空间。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热力、燃气、给排水、环境卫生、通信、广播电视等行业。标准明确规定,在作业期间,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症状、监护者或作业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均可立即撤离,并报告监护人员。作业前,应在有限空间出入口不少于1米处封闭作业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夜间作业还要在周边设警示灯,地面人员穿戴反光的安全警示服。作业者需站在地下有限空间上风侧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的,采取防爆措施。标准要求“先检测后作业”,严格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气体的顺序,对地下有限空间进行气体检测。根据检测数据,作业环境按危害程度由高到低分成3级。其中,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的,为1级;氧含量在19.5%至23.5%之间,并且一次进入3人及以上的,为2级。3级环境可实施作业,需保持自然通风。2级和1级环境则要实施清除、机械通风等措施,并做二次检测。据二次检测数据显示,已降低为2级或3级,以及维持2级的,可实施作业,但应持续机械通风。始终是1级环境的,不应作业。作业者处于3级和2级环境时,要实时监测作业面气体浓度。当更换作业面或重新进入同一作业面、气体检测与作业者进入作业间隔10分钟以上时,也要进行二次检测。标准规定,监护者须持有效的特种作业证上岗,在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跟踪作业过程,掌握检测数据,保障作业者安全。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其逃生。作业完成后,监护人员需确保无人员及设备遗留,关闭出入口,清理并撤离现场。
安全措施包括:可靠隔离、切断电源、罐外监控、空气置换、用电安全、个人保护、急救措施、电梯。1、可靠隔离: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其设备必须与其他设备和管道可靠隔离,其他系统中的介质绝不允许进入维护现场。二、切断电源:有搅拌机机械装置的设备,进入罐内作业前应将传动带卸下,启动机械的电机电源应断开,如取下保险丝,拉下闸刀等,并上锁使机械装置在维修时无法启动,再在电源处挂上有人维修,禁止合闸的警告牌。采取上述措施后,应进行检查和确认。三、空气置换:所有用其他气体置换的设备在运行前必须用空气置换,并测量空气中的含氧量。除了测量作业现场空气中可燃气体的含量以满足动火要求外,动火作业还应及时通风。
具体情况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安监局的专业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85人已浏览
1,547人已浏览
1,359人已浏览
3,3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