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行政机关作出罚款决定后,罚款是不能免除的,但如果行政机关作出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决定时,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减免处罚。 2、《中华...
如果其违法行为没有法律责任,则不受行政处罚,更不用说免除处罚了。第三,必须有法定的免除处罚的情节或原因。上述行政处罚可以减免吗。根据《行政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减的顺序:在“基本罚种”“并处罚种”“严重罚种”之间从重到轻渐进减,先减“严重罚种”,再减“并处罚种”,最后减“基本罚种”;对能够减轻的罚种按梯次渐次减,比如,对于“并处罚款”,既可在本梯次最低罚款限值以下裁决罚款数额,也可以将相关违法行为下调一个梯次;对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警告等无法减轻的罚种,直接裁决不吊销、不警告。 减的程度:一切相等的情况必须平等地对待,一切在这方面不相等的情况必须不平等地对待,比较不平等的对待必须和比较不相等的情况保持对应关系。“减轻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后果相当,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与当事人权益的保护,平衡行政处罚给当事人所造成的损失与行政处罚所要谋求的社会公共利益,“减轻”的程度必须与行政机关判断、认定的减轻情节成正比关系,既防止该减不减而损害当事人正当权益,也力戒随意减、任意减而损害法律权威;除非有法律、法规的特别规定,“减轻处罚”不允许减掉所有罚种而对当事人不作行政处罚。上述即为对如何能够减轻行政处罚在相关法律条文中的解读。
下面是关于银行贷款逾期罚息减免的规定,请参考。 现行银行贷款罚息利率按照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基础上浮动30%至50%。这给予了各家商业银行一定的自主权,各商业银行可在此范围内自主浮动罚息利率。它们可在规定的范围内自主浮动罚息利率。但由于央行只规定了罚息利率的计算和浮动范围,而没有规定如何计算罚息,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两种计算逾期罚息的方法:单利计息方法和复利计息方法。 A:单利计算罚息方法:单利产生的利息是常数,所以罚息不会因为时间的拖延而产生用利息赚取利息的情况。目前大部分银行采用的都是这种单利计算罚息的方法。 B:复利计算罚息方法:复利产生的利息是递增的,所以罚息会因为时间的拖延而产生用利息赚取利息的情况。目前有个别银行采用这种复利计算罚息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息是将每期还款中的本金和利息分开来计算。未偿还的本金部分按照单利方式计算罚息,而未偿还的利息部分按照复利方式计算罚息。 据了解,如果还款期限已到而客户的账户应划拨资金不足额时,银行一般会通过电话等方式向客户催收。即使进行罚款,由于罚息金额较少,对于客户影响很小。但重要的是,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已趋于完善,如果多次逾期不还贷款,客户有可能被银行列入“黑名单”,影响今后的个人贷款等信用行为。所以,个人信用方面的损失要大于资金损失。
在行政处罚中,执法人员仅仅依据基本的违法事实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而忽视查清并依据违法行为情节来决定更合理的行政处罚,必然影响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一、违法行为情节是免除、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事实根据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执法的根本原则。因此,执法机关对当事人人实施行政处罚,首先要“以事实为根据”,也就是说,必须查明当事人的基本违法事实和违法行为情节。 基本违法事实是决定是否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在有基本违法事实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违法行为情节,如违法行为人主观过错程度如何,社会危害后果是轻还是重,是否积极减轻危害后果,等等。违法行为情节实际上也是违法事实,但这种违法事实只是作为免除、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事实根据。 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在坚持合法原则的基础上,如要做到过罚相当、合情合理,就必须查清相对人有没有免除、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情节事实,然后依据其情节再作出合法、合理、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 二、免除处罚及其条件、情节和事由 免除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违法行为不予追究法律责任,即不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 1.免除处罚的条件 免除行政处罚,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一是相对人已经实施了违法行为。这里的“违法行为”,指的是基本违法事实。基本违法事实是实施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因此,相对人没有实施违法行为,就谈不上违法行为情节问题,就不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故也就不存在免除处罚问题。 二是违法行为人依法负有法律责任。当事人实施某种违法行为,法律对该违法行为有明文规定的法律责任。如果其违法行为没有法律责任,本身就不受行政处罚,更谈不上免除处罚问题。 三是必须有法定的免除处罚的情节或事由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65人已浏览
301人已浏览
604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