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未成年犯罪的,不影响其成年后入伍。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免除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可以,不符合政审条件。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判了缓刑的犯罪分子,由驻地公安机关进行监督考验,所在单位协助。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服从监督,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缓刑的法律后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而分别为: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或者撤销缓刑,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死刑缓期执行的后果为:在死缓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人的表现,或予以减刑,或执行死刑,在死缓执行期间也可因犯罪人违反法定条件而执行死刑。 第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根据刑法第76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父亲被判缓刑,儿子不能当兵。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征兵政治审查条例》第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不得征集现役服务:(1)散布政治错误、撰写、编写、发表、出版政治错误的文章、作品;(2)被刑事处罚、劳动教育、接受教育、行政拘留;14岁以下犯罪,依法不受刑事处罚,或者18岁前有严重违法行为不足以受到刑事处罚;(3)因涉嫌违纪、违法行为被调查、起诉、审判;(4)因严重错误被开除公职、责令辞职、开除学籍、开除党籍、留党检查、开除团体;(5)有黑社会犯罪团伙标志、损害国家形象、损害社会道德纹身的;(6)与国外政治背景复杂、政治可疑的人员关系密切;(7)参加过邪教组织或者参加过活动的;(5)有黑社会犯罪团伙标志、损害国家形象、损害社会道德纹身的;(6)与国外政治背景复杂的人员关系密切、政治可疑;(7)参加过邪教组织或者参加过活动的,参加过有害功法组织或者积极开展活动的;主要家庭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其他对本人影响较大的亲属为邪教或者有害功法组织骨干成员;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其他对本人影响较大的亲属为上述非法组织骨干成员;(8)本人或者主要家庭成员、直接抚养人参加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等非法组织、黑社会犯罪团伙或者活动;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其他对本人影响较大的亲属为上述非法组织骨干成员;(九)主要家庭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有被刑事处罚、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或者有严重违法问题尚未查明的;(十)家庭主要成员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或者严重政治问题的,本人不能划清界限;(十一)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政治条件的
有犯罪记录的,已经不可以当兵服役了。 根据《征兵工作政治审查规定》第八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公民,不得征集服现役 (一)散布带有政治性错误的言论,撰写、编著、发表、出版带有政治性错误的文章、著作的。 (二)曾被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育、行政拘留的;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罪,依法不予刑事处罚的,或者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有严重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三)因涉嫌违纪、违法正在被调查处理,或者正在被侦查、起诉或者审判的; 。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2人已浏览
274人已浏览
345人已浏览
44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