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8-12个月。 宣告无效后专利会长期无效,如后期做出修改通过专利委员会审查后再次生效。但无效的请求周期是自递交申请之日起至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
专利的有效期根据专利类别不一样: 1.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 2.实用新型专利权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 3.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五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专利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专利有效期如下: 1、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 2、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 3、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根据《专利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一.专利保护期限是多少年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在TRIPS协议生效前,多数国家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15年或20年不等。在药品和农业化学品等领域,申请人为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需要进行一系列试验,办理很多的手续,经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方能进行销售。另外,许多药品,尤其是生物药品的开发费用相当高。如果专利权的期限是15年,这些领域内的许多专利权人将无法收回其巨额投资,其结果必然影响其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为了鼓励专利权人的发明创造,1992年我国修改《专利法》时,将发明专利权的期限由原来的15年延长为20年,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期限由原来的8年(含续展的3年)延长为10年。TRIPS协议对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可享有的保护期分别规定为不少于自提交申请之日起的20年和10年。 二.专利期限如何计算 期限的计算 期限的第一日(起算日)不计算在期限内。期限以年或者月计算的,以其最后一月的相应日为期限届满日;该月无相应日的,以该月最后一日为期限届满日。例如,一件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1998年6月1日,其实质审查请求期限的届满日应当是2001年6月1日,其实质审查请求期限的届满日应当是2001年6月1日,而不是2001年5月31日。又如,专利局于1999年12月16日发出的通知书,其推定收到日为1999年12月31日,如果该通知书的指定期限为两个月,则期限届满日应当是2000年2月29日。 期限届满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限届满日。法定节日是指元旦(一天)、春节(三天)、国际劳动节(三天)、国庆节(三天);法定假日是指每周的周六和周日。国家公告移用假日,以北京市政府的公告为准,例如,某一专利申请的申请日是2001年5月8日,即2001年5月份的第一个工作日(5月1日-3日为国际劳动节法定假日,5月4日-7日是移用假日) 我国《专利法》中规定的专利类型主要有三种,包括发明创造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虽然我国对专利的保护有期限限制,但对前一种专利的保护期限相对要长一些,最长可以达到20年。至于后两者专利,最长的保护期限就仅仅只有10年。 延伸阅读: 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限有多久 外观专利保护颜色吗,颜色是否受专利保护 申请专利需要多少钱,怎么申请
1、《中国专利法》第42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2、专利法所称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 3、申请专利保护期限要注意,使用他人专利期限一定要向专利局检索后再选择使用。 4、保持专利权的有效期是以专利权人按规定缴纳年费为前提,当在下列情况下,专利权提前终止: 1)专利权人没有按照规定缴纳年费的。 2)专利权人以书面形式声明放弃其专利权的。 5、专利法第39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做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发给发明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发明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6、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法第四十条也规定,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决定,发给相应的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 7、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8、发明专利的有效期应该是从授权公告日起,至申请日后20年之日止,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从授权公告日起,至申请日后10年之日止. 9、发明专利权的有效期的起点是授权公告日,终点是从申请日算起20年截止之日。 10、上述有效期都是基于专利权人按时缴纳了相应费用(例如年费)的假设,而且在此期间专利没有被无效掉。 11、如果专利权人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年费,或者专利被无效掉了,专利的有效期就提前结束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4人已浏览
172人已浏览
112人已浏览
20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