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可以构成自首的条件;(1)、肇事者在履行了和抢救伤员、财产的义务后,虽然自己没有报警,但已知他人报警,并没有逃离现场,而是在场等候交警部门处...
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的处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逃逸人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行政处罚,吊销驾驶证。构成犯罪的,依...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自首的认定: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3、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另外,根据规定,具有下列情形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认定为刑事案件并移交刑侦部门立案处理: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故意致被害人伤亡的;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因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以上认定标准在全国各地交管部门和法院具有共性。
可以构成自首的条件;(1)、肇事者在履行了和抢救伤员、财产的义务后,虽然自己没有报警,但已知他人报警,并没有逃离现场,而是在场等候交警部门处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动投案,应当认定为自首。至于留在现场是否出与自愿,还是出与目击者众多、被害人堵截等被迫原因,笔者认为都不影响自首的成立。投案的动机不论是真心悔悟,还是被逼无奈,均不影响自动投案的成立。 (2)、如果肇事者在履行了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和财产的义务后,逃离了现场,后被抓捕归案的,即使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也不能成立自首,因为其缺少自动投案的自首条件。 (3)、肇事者在履行了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和财产的义务的同时,想报警而不具备报警条件的,如无通讯设备、无他人可委托代为报警,只要没有逃逸,应视为原地等候处理的自动投案,成立自首。 (4)、肇事者在履行了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和财产的义务,来不及报警就被及时发现而能承认自己是肇事者的,可以成立自首。 (5)、肇事者肇事后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经证实的)但并未履行其他义务。不管肇事者当时的思想状态如何,他的行为确已使自己处于公安机关的控制之下,只要他能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即应认定为自首。 (6)、肇事后逃逸,又能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 (7)、肇事后报警,又因惧怕承担责任而离开现场,后被抓获的(含当场抓获),不能认定为自首。因为这种情形肇事者主观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不愿意担罪责,客观行为又印证了其主观心态。但如果肇事者离开现场后又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8)、肇事后虽未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但有证据表明肇事者已准备去投案或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又能如实供述案情,接受审判的,成立自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造成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事故后逃跑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事故逃跑后自首如何处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构成交通事故逃逸罪的,但没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有自首行为,应从轻减轻处罚。 也就是说,在3年以上7年以下的范围内,适当从轻处罚。构成交通事故逃逸罪,且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有自首行为的,应当从轻处罚。 也就是说,在7年以上的范围内,应当从轻处罚。交通事故后逃逸不仅是民事责任划分的问题,也是法定刑的升级,得不偿失的行为。因此,交通事故发生后,应冷静处理,及时报警,帮助伤者,以减少损害后果。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74人已浏览
757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55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