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法院判缓刑没有必要做社会调查,这不是判缓刑的必经程序。人民法院认为可以适用缓刑的,可以直接判决。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
未成年人犯罪,一般都要进行审前调查,不管是否要判缓刑,都要全面调查其成长环境、背景、一贯表现等,而不仅限于对所在社区的影响,成年人犯罪,并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社会调查不是缓刑的必要程序。人民法院认为缓刑可以适用,可以直接判决。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割,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考验期间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缓刑的适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为他们的罪行重,社会危害大,不适合社会执行,不能适用缓刑。2、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悔罪表现比较好,放在社会上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累犯不能适用缓刑。因为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大。
根据我国《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第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委托机关。 第五条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判决、裁定生效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 第六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等相关条文的规定,法院对于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可以委托进行申请评估,没说一定必须实施申请评估。在法院已经判处缓刑后,你直接去当地司法局报到,司法局无权拒绝你矫正,否则你可知直接去当地检察院监所科阐明相关情况,要求检察院督促当地司法局为你办理入矫手续。放心吧,没事的,这个司法局就是在推卸责任而已,检察院可以督促他的。 别听楼上的在那瞎说,都已经判了缓刑了,难道法院还要撤销该判决不成。
审前调查和是否判缓刑没有多大关系。能否判缓刑,主要看是否符合缓刑的条件。否则,不会判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第七十三-条【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第七十四条【累犯不适用缓刑】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6人已浏览
211人已浏览
1,158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