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商品房特别是期房销售过程中,广告往往是引起消费者购买欲并作出购房决定的促成因素。《广告法》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
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等,诱使对方当...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看行为人有无履约能力。 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根本不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只有部分履行合同的能力,却与一方或数方签订大大超过自己履约能力的合同,那么行为人签订合同的主观目的往往是为了骗取对方财物。而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一般都具有履约能力。 2、看行为人有无履约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就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行为人利用欺骗手段骗取对方信任签订合同后,以履行一小部分合同的目的是为骗更大的钱财作掩护。而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签订合同后,一般都是积极认真地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3、看签约后财物的流向。 合同纠纷的当事人一旦依照合同的约定取得标的物,或者对方给付的预付款、定金之后,当事人都会把它们投入正常的经营活动之中,为在合同期限内履行自己的义务作努力。 4、看行为人事后是否真正愿意承担赔偿责任。 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因自己的过错而使对方遭受经济损失的情况下,一般不推卸责任,会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来减少对方的经济损失,或适当赔偿对方的损失。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人,则不管其行为给对方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决不会主动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弥补或者干脆携款潜逃。
是否无对价占有他人财物是区分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的关键。在实践中,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根本区分在于:合同诈骗罪是利用签订、履行合同而无对价占有他人财物;而民事欺诈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欺诈方法,谋取非法利益。当然还要区分合同诈骗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高,并且危及到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
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合同诈骗罪属于刑法调整的范畴,而合同纠纷则属于民事法律中合同法调整的范畴,两者性质截然不同。二者的根本不同点,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如果没有这一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因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因遇天灾人祸或市场变化等不可抗力的客观因素,使当事人没有能力继续履行合同的,只能定性为合同纠纷。 具体怎样辨别当事人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从行为人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能力来判断。 2.应以实际履行能力作为基本出发点,再结合行为人的履行态度以及对合同标的物的处理情况等进行行为分析。 3.可以从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积极行为、合同不能履行的真正原因、造成损失的真正原因三个方面来判断。 4.应从合同形式和内容的真假以及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及违约后的态度来判断。 5.应看标的物的处置情况。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9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87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