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
取保候审与是否判决没有必然关系。取保候审后是否判决取决于实际情况。取保候审只是改变了强制措施。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可以逮捕。最终结果是否需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如果构成轻伤或轻伤以上,打人者就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现在是取保候审了,但是在法院审理后有可能判实刑,有重新被羁押的可能性,建议尽快委托律师介入,2、收集相关证据,争取判缓刑,建议您积极收集相关的证据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客观地说,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最应当考虑和最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即为代为取保候审。取保候审只是我国强制措施的一种,能够办理取保候审并不代表不用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如果经过侦查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却有犯罪事实,那么法院最终会根据案情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而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之前,执行机关就应当做出书面的通知,告知决定机关看之后是解除取保候审还是变更取保候审。若之前申请取保候审是交纳的保证金,那之后需要通知银行如数退还保证金。
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不能中断对案件的侦察、起诉和审理。所以被取保候审之后,依然需要接受公安机关侦察,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判决。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发现不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应该及时解决取保候审。由此可以看出,办理取保候审并不是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就不会被依法进行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只是相对的给于一定的人身自由而已。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8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372人已浏览
18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