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
一、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肇事后逃逸行为不仅破坏了交通事故的现场,往往还使得在肇事中受伤的人员因得不到及时的救护以致伤重死亡,还会使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因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致公私财产的损失扩大。因此对肇事后逃逸行为规定更重的刑罚是与罪刑相一致的原则相适应的。
交通肇事逃逸有什么后果: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特别恶劣的交通违法行为,要承担更为严厉的法律后果。交通肇事后,受害人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状态,由于这种状态是由肇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所以产生了肇事人及时消除这种危险状态的法律义务。肇事后逃逸,不履行法定义务,事实上形成了新的违法行为。因此,交通肇事逃逸,无论是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或是刑事责任都要比没有逃逸严重得多。从行政责任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 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规定是对交通事故逃逸人员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将被吊销驾照且终生不能再取得,且不论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 其次谈谈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这里所说责任是指民事责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赔偿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 首先推定其有过错,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若其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才可减轻其责任,这方面也加重了逃逸人的举证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性质恶劣,法律后果严重。 (一)责任认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行为必然会对事故责任认定产生影响,在特定情形出现的情况下甚至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二)损害赔偿:交通肇事逃逸的,即使肇事机动车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按保险合同的通常约定,保险公司也不再承担保险责任,全部赔偿责任将由赔偿义务人承担。 (三)行政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94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四)刑事责任: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逃逸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其他严重后果或违法情节并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事故责任认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和事故责任认定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所冲突,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地对这类案件的处理有较大差异,甚至各个办案人由于理解不同对相同性质的案件处理也存在较大的分歧。当前较为主流的做法是根据《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认定逃逸者负事故全部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9人已浏览
97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8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