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第一,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如果行为人实施侵犯著作权出于破坏他人名誉等其他目的的,不构成本罪。 第二,注意违法所得数额和其他情...
一、关于著作权:从我国著作权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理解:著作权又称版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产生的法律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民事主体...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首先第一个最重要的是当事人要有侵权的事实。也就是说,行为人是没有经过原著作人的批准和准许,违反了著作权法中对著作的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而私自使用他人的作品以及表演或者其他的一些音像制品等等。侵犯他人的著作权,指的就是完全没有经过作品作者的同意,也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中的具体条例来对作品进行使用,这样来使用作品是属于私自的违法使用,也就是我国法律上面所说的侵犯著作权的一种行为。这种侵犯了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既可能给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带来相关的损害,也可能给著作权人的财产权带来相关的损害。 (2)第二点就是当事人的行为必须是违法性的行为。一旦著作人的作品获得了相关的著作权,那么也就表明着其他的任何人对该作品都不可以进行侵犯,著作权在我国的法律上面是属于一种绝对权力。如果其他人想要对已经获得著作权的作品进行使用或者是其他用途,必须要遵守我国的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当时没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对作品进行的使用他的行为就具有了违法性。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那些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或者是作品没有取得相关的著作权,或者是已经进入了公众场合的作品,对于这些作品,其他人在进行使用的时候是不构成侵权的。 (3)第三点就是当事人必须在主观上面是有自己的过错。所谓主观上面的过错指的就是当事人内心的一个心理状态,对于著作权的侵权行为一般的情况来讲,都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故意侵权,第二种就是过失侵权,但是在我国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故意侵权,也存在少部分是由过失构成的侵权行为。在进行审判的时候,当事人是由过失侵权还是故意侵权,是会对审判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的,一般的情况下,过失侵权的判决会轻于故意侵权。
1、复制、出版或制作行为有无合法根据,是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与非法的重要标准。 2、要注意掌握数额标准,正确区别侵犯著作权罪和民事侵权行为。 3、本罪与生产伪劣产品罪的界限。两者在犯罪对象上不同,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对象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精神文化产品,这与生产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对象不同。生产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对象是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的产品,这些产品一般为生产、生活资料用品。
认定侵犯著作权罪,主要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具体在讲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如果行为人实施侵犯著作权出于破坏他人名誉等其他目的的,不构成本罪。 第二,注意违法所得数额和其他情节在区分罪与非罪中的作用。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是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主要标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和“有其他严重情节”是选择性要件,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即可构成本罪,无需同时齐备。 同时,在区分罪与非罪的时候也应把握以下几点: 1、复制、出版或制作行为有无合法根据,是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与非法的重要标准。 合法的复制、出版或制作行为包括: (1)经著作权人许可的行为,根据《著作权法》第23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合同或者取得许可”。 (2)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使用其作品的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围包括: A、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B、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间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C、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或者新闻纪录影片中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D、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E、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F、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G、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H、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 J、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K、作品超过权利保护期的。另外,将已经发表的汉族文字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或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均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 凡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即可在法律限定范围使用的作品使用者可以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司法实践中,在查处侵犯著作权罪时,应注意掌握《著作权法》中有关著作权人及其权利、著作权归属、权利的保护期、权利的限制等规定,分清侵犯著作权和合法使用作品的界限,以准确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行为,保护著作权人、合法使用人等的合法权益。 2、要注意掌握数额标准,正确区别侵犯著作权罪和民事侵权行为。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是区别侵犯著作权罪和民事侵权行为的重要标准。虽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但没有达到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并不严重的,属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不能作为犯罪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司法解释,这里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是指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有其他严重情节”是指: (1)因侵犯著作权曾经两次以上被追究行政责任或者民事责任,又侵犯著作权的; (2)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1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3)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上内容,是区分侵犯著作权行为属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性质的具体标准,应注意掌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5人已浏览
749人已浏览
299人已浏览
25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