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
1、起诉书递交法院后大概等多长时间开庭,由各法院自行决定,法院会在开庭前发传票通知当事人开庭; 2、法律只对什么时候审结有规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首先,起诉立案后,一般需要1-7日,案件从立案庭转移到业务庭,但时间不是绝对的。然后,业务庭法官收到起诉材料后,会根据自己的开庭安排安排开庭时间。但审理期限为3-六个月的法律限制。一般而言,法院立案后,需要分案、排期,再有举证期限,开庭。一般情况下,法院通常在立案后一个半月左右开庭,但如果法院很忙,可能要等一个半月才能安排。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由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六个月;如需延长,请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总的来说,立案后多久才能开庭,主要取决于受理法院的案件数量,但都在合法审判范围内。
起诉离婚后一般在起诉后七日内立案。 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三条立案和受理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离婚案件自立案到开庭的时间,法律是没有直接的规定,由审理案件的法官来决定,通常情况下会在三到六个月内审结。庭审过程的时间长短,需要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来确定,通常情况下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9人已浏览
141人已浏览
722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