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持身份证、驾驶证、行车证原件及复印件,去交警违法处理科接受处理,他们会给你开具带号罚单,然后去规定的银行或其他代收点缴费。 2、下载使用...
前车辆处理违章时,车主需要携带驾照和行驶本去车辆违章地或车辆注册地任何一个交警队或行政综合处理大厅可以接受处理,交警队与银行之间大约每周进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你问的超速电子眼抓拍扣分吗,超速不就是被电子眼拍的吗,确认那个是测速摄像头的话,扣分是一定的了。
新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4月1日起滞纳金总额不超出罚款数额.如果是非现场处罚,您可以等到验车前在去处理,接受处理之后去银行交罚款。如果是现场处罚,需要您在15天内到银行去交罚款。修订后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参照有关法律规定,专门增加了一条规定,对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加处罚款总额不得超出罚款数额,建议您及时到银行去缴纳罚款。电子眼违章罚款有滞纳金吗答:交通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在未接受处理之前,不会产生滞纳金;在接受处理后,并由执法单位做出处罚决定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金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2009年4月1日后,滞纳金实行封顶,最多不会超过罚款金额100%,比如,罚款200的,滞纳金最多也就是200.这个规定同样适合之前的违章。违章滞纳金如何计算《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简称105号令)将从开始正式实施。备受关注的天价滞纳金问题也有了最新进展。昨日,深圳市交警局对公安部的新规定进行了解读,其中4月1日前产生的滞纳金也将不能超过罚款数额。1、滞纳金不能超罚款105号令增加了对加处罚款总额上限的规定,解决高额“滞纳金”。《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9条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但没有对加处罚款的上限作出规定。105号令借鉴了《行政强制法(草案)》的立法精神,第52条规定:“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加处罚款总额不得超出罚款数额”。即从4月1日开始产生的滞纳金,将按照该规定计算,最高额度不超过罚款的本金数;4月1日之前产生的滞纳金,也将按照新规定计算执行。2、异地违章信息将转入本地近年来,许多车主在异地违章后,当地公安交警部门并未将违章信息转至车辆登记地的公安机关。公安部105号令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新规定。此次修改,在违法信息的审核、录入、消除、转递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在违法处理中的作用,解决因转递不及时影响机动车所有人、驾驶人办理车管业务的问题。如:第60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使用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对违法行为信息进行管理。”第61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非本辖区机动车有违法行为记录的,应当在违法行为信息录入道路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后,在规定时限内将违法行为信息转至机动车登记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105号令增加了实施教育的操作性规定,解决执法中重处罚轻教育的问题。同时,105号令也将对一些恶意的、严重的“累犯”进行加大力度的处罚,具体的处罚措施正在研究制定当中。105号令还对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使用进行了规定,解决监控设备使用中存在的设置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根据105号令规定,要求对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使用的要求、地点等进行公布。目前,深圳市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已经向社会进行了公布,接下来,交警局将考虑进一步规范民警在路面采取的移动式电子监控设备的执法,确保执法的公开、透明。车辆违章被电子眼拍照了,有滞纳金吗需要多久处理是当场被拍了贴条还是摄像头给拍下来的如果当场就被抓到,那么15天之内去银行交罚款,否则每天有3%的滞纳金,而且会累积。200元的罚款3-4个月之后会变成500大元的。另一个状况,你是被摄像头拍到,在交管局网站查到的,那么只要在你下次年检之前去交通队打印单子,拿着单子15天之内去银行交了罚款,就没事了。车辆违章后不处理,不到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可以吗会有哪些后果很多车主违章过后,抱着侥幸心理不到交通管理部门处理。轻则追加罚款罚分,重则扣车或吊销驾驶证。那么,违章不去处理会有什么后果一、现场单超过15天没有缴款,从第15天后起每天产生罚款金额3%的滞纳金,直至交款为止;(备注:滞纳金最高不超过罚款金额)二、违章超过3单以上未处理的,交警核查到,会被扣证,情节严重的还会被扣车;三、现场单未处理的,驾驶员的驾驶证要换证、补证或转证都不能办理;四、违章未处理的,发生事故、车损等,都将得不到车辆保险公司的理赔;五、违章未办理的,不能通过车辆年审、季度审和综合审。
被电子眼拍到的违章,只要是没有收到有规定处理时限的违章罚单,就可以在车辆年检之前处理。如果是现场开具的违章罚单或者其他带有处理时限的罚单,是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限前到交通管理部门的违章受理大厅接受处罚的,不然有可能会产生滞纳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2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87人已浏览
20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