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形:(1)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不视为犯罪;(2)犯罪超过起诉期限;(3)特赦...
刑事案件一般是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决定起诉,或不起诉。而检察院不起诉,是因为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或不适宜提起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是指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定情形。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具有以下三种情形:1、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法定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绝对不起诉。2、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相似于国外学者的“微罪不起诉”,这样称谓能体现其性质,还是比较科学的。从刑事诉讼法规定看,酌定不起诉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3、证据不足不起诉《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这种不起诉的适用前提是案件必须经过补充侦查。这里需要指出,所谓“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有权在起诉与否之间做出自主选择,因为证据不足属于不具备起诉条件的情况,因而不能提出起诉。
检察院起诉是指提起公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人民检察院对侦察机关转移起诉的案件,一般在一个月内审查结束,决定是否起诉。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明,证据确实充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根据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将文件转移到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是对犯罪有诉讼追究权的国家机关,根据搜查所收集的证据,确认被告人犯罪,代表国家向法院被告人审判的诉讼行为。检察院起诉首先意味着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经检察院审查后,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足够,依法构成刑事犯罪,应追究刑事责任。其次意味着刑事案件进入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身份变为被告人,人民法院将依据检察院的控诉,提交的证据资料及辩护人的辩护对案件进行审理查明事实,最终依据法律规定对被告人作出有罪或者无罪的判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76条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是指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定情形。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具有以下三种情形: 1、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 法定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绝对不起诉。 2、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相似于国外学者的“微罪不起诉”,这样称谓能体现其性质,还是比较科学的。从刑事诉讼法规定看,酌定不起诉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3、证据不足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这种不起诉的适用前提是案件必须经过补充侦查。这里需要指出,所谓“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有权在起诉与否之间做出自主选择,因为证据不足属于不具备起诉条件的情况,因而不能提出起诉。 案件退回侦查的这种情况可能受害者会通过自己的代理律师也有所了解,但是受害者本人对于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补充侦查的工作只能是由公安机关来完成。而且人民检察院不会无缘无故的就把案件退回侦查的,但凡是被退回侦查的案件,都有可能说明公安机关的侦查有错误或者证据存在问题。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4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483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