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规定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
按照司法解释,利用微信诈骗金额达到2000元及以上准许立案。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正常转账不是诈骗。以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转账的,属于欺诈,构成法定数额的涉嫌欺诈罪客观上表现为以欺诈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欺诈需要行为人实施欺诈。欺诈行为在形式上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虚构事实,另一种是隐瞒真相,本质上是使受害者陷入误解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情况下,使受害者产生错误的认识,并对行为人想要的财产进行处分。假如欺诈内容没有让他们进行财产处分,那就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诈骗公私财产价值3000元至1万元、3万元至10万元、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3000元为起点。诈骗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是骗取他人主动交出自己的财物,而实践中想要对一个行为进行诈骗罪的认定,那么就需要该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一、关于诈骗罪的处罚规定 诈骗罪依据诈骗公私财物的金额不同而做出了不同的处罚规定: 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注: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属“数额较大”,30000元以上属“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属“数额特别巨大”,因各地区经济差异,在立案标准上会有稍微改变。 二、关于遇到诈骗罪的处理 1、及时报警 遇到微信诈骗,当事人应当保留相关聊天记录及所了解到的对方的相关信息,及时到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报警。 2、如有对方的详细信息,可以到人民法院去起诉维权 起诉时注意需要有确定的被告信息,个人需要对方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单位需要有企业名称、企业所在地、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等。 3、立案与报警 不管是否能够达到立案标准,只要遇到微信诈骗,您都应当第一时间去报警处理,及时报警才能尽快帮您追回被骗的财物,并不是只有立案才能帮大家找回被骗的财物。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8人已浏览
255人已浏览
422人已浏览
35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