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交通事故逃逸认定为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驶离事故现场的行为认定为交通...
所谓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那么,交通事故逃逸的责任认定有哪些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规定,逃跑当事人的责任有以下认定结果:1、事故当事人逃跑,无法认定当事人的责任时,无论事故当事人的实际责任如何,逃跑者都会承担全部责任2、事故当事人逃跑,事故认定结果双方都没有责任,即事故当事人逃跑,事故当事人逃跑,事故认定结果是逃跑者有安全违法行为和驾驶错误,他们没有错误,逃跑者负有全部责任4、事故当事人逃跑,事故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逃跑,事故当事人双方都有适当的责任减轻比例。
正如上文所述,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种具有主观故意的作为行为,对其认定则不能象交通肇事行为那样,视为过失犯罪,而应从严把握。“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的这一规定是责任认定的根本依据,但具体认定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情形,笔者从行为人主观动机出发分三种情形说明: 1、出于逃避法律责任,但履行救助义务。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将人撞倒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后逃离现场。120医护人员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这种情形下,行为人虽构成逃逸,但主观恶性不深。仅出于逃避法律责任,现实中为抢救伤者,争取了宝贵时间。对于这种情形,认定责任时应该从宽。 2、出于逃避救治伤者,逃逸后主动投案。有人认为这种情形中,行为人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理由在于行为人的主动投案。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违背了立法原意。法律之所以规定逃逸是加重情节,就是考虑对受害人生命的保护。逃逸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就是,使伤者缺乏救助,导致伤势严重以致死亡。所以这种情形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当然的。但排除逃逸后自首的成立,对自首情节按照刑法减轻处罚也是应当的。 3、既逃避法律责任又逃避救治伤者。这种情形在现实中最为常见,行为人在主观上大多是两者的竞合。对于这种情况,显然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在量刑幅度内予以从重。如果其结果导致受害人的死亡,则是逃逸行为情节的再次加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在下文展开了更详细的论述。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如何认定交通事故逃逸以及相关知识一定有自己的见解,认定这样的一个情节或是认定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这样的行为,这个都是要根据情况来进行认定的,并且还需要一定的依据,这样对行为才有更好地把握。这是ask.com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认定交通事故逃脱责任: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一方当事人逃脱,现场变动,消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验证交通事故事实,逃脱当事人负全部责任。事件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协调通报,可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调通报。交通事故逃跑的,在检查交通事故逃跑者和车辆后10天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尚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载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的责任;无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无责任。送达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73人已浏览
148人已浏览
145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