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什么情况下交通肇事逃逸会判刑

2021-11-11
交通逃逸对判刑有什么影响: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很难识别事故后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和事故后逃逸的行为,如果这两种情况不能正确区分,必然会影响定罪量刑。事故发生后逃逸是指肇事者在明知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下,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未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帮助救援受伤人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可见,事故发生后的逃逸行为不仅破坏了交通事故现场,而且往往导致事故中受伤人员因未能及时救援而死亡,也导致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因不采取必要措施而扩大公私财产损失。所以对肇事后逃逸行为规定较重的刑罚是符合罪刑一致原则的,也是严厉打击此类犯罪所必需的。在司法实践中,事故后逃逸行为必须与事故司机因特殊情况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区分开来。在实践中,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者家属往往会因为情绪难以控制而聚集人来报复肇事者。在这种情况下,肇事司机的逃避行为与肇事后逃避责任的行为有本质区别。此外,由于行为人正在执行应急救援、救灾等紧急任务,事故发生后为继续执行任务而离开现场的行为不属于事故发生后的逃逸行为。交通事故后的逃逸行为是一种事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但事后行为对其之前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没有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交通事故后的逃逸行为不能作为交通事故的构成要件。在证据认定行为人的肇事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前提下,即使行为人逃逸,也不能认定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行为人只有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交通事故,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没有违反交通管理法规或者违反规定,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即使肇事者事后逃逸,肇事行为也不构成犯罪,否则将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相关法规

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程序规定第二十五条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